close

12729084_222772774734778_5649142975333970736_n

 

◆新手的焦慮與處境

 

    上學期我幫一班碩二的學生上諮商實務專題課程,我驚訝地發現剛開始學習諮商的他們背後彷彿有鞭子在抽似的,馬不停蹄地讓自己在課餘時間還去參加各種研習、工作坊,或是張老師之類的訓練,「學校的課程難道不夠嗎?」我問到,他們告訴我現在競爭很激烈,如果沒有漂亮的履歷表,屆時連找個全職實習機構都有困難………天啊! 這是個什麼世道?

 

    其實我可以理解他們的焦慮,現在已進入心理師的戰國時代,穩定的職缺很有限,但在一開始就以行動心理師的角色出發又談何容易? 他們對諮商工作充滿熱情,投入了寶貴的青春與金錢,背負著家人的期待(家裡反對的壓力更大),眼看前途險峻,這是自己的career,怎麼可能不焦慮? 但話說回來,花錢上課,學習各種fancy的技巧來讓自己安心,真的是新手上路最好的方法嗎? 看到他們放著我推薦的好書不讀,心裡覺得十分可惜。

 

    我常開玩笑說助人工作有點像老鼠會,隨著學習諮商的人口增加,這個族群本身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市場。我雖入行十多年,但要我開設一個工作坊課程我還真不會,因為我認為理論或概念的東西看書會比用說的清楚,而諮商歷程又是十分細膩,只有在個別督導時有機會仔細探究,再加上一向不是技巧派,沒什麼現成的招式可傳授。看到現在網路上眼花撩亂的課程與工作坊,我不禁懷疑某些課程的品質穩定性。別誤會,我自己也參加過一些工作坊,也從中得到收穫,只是學生通常阮囊羞澀,錢更應該花在刀口上,應謹慎選擇,況且就算都不參加我也不覺得會落後什麼,這容後再說。

 

◆焦慮對諮商工作的影響

 

    博班時我們幾個同學曾與林家興老師合著〈諮商督導實務〉一書(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520872 賣很差快去幫忙買,不要懷疑這篇其實是業配文),我負責”實習心理師的挑戰”這個章節,其中談到新手因為剛開始建立專業的自我形象,常常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、不允許自己犯錯,以至於在諮商常感到焦慮。其實這很自然,我自己在接案的頭幾年,在案主前來的那幾分鐘都會有些緊張。但過度的焦慮就不好了,會讓人滿腦子想著「我該說什麼?」、「今天的諮商有功效嗎?」、「案主會不會看穿我的緊張?」…,這些內在語言我想大家並不陌生,但最糟糕莫過於在諮商中”panic”,腦子一片空白(別懷疑我當然也有過)!

 

    當我們在意自己的表現越多,就離案主越遠,這時候很難與對方產生連結。試想當你傷心難過,不得不向某人求助時,對方如果在意的是他自己的表現,那你的感覺會如何? 很糟的對吧? 所以諮商的第一步是要安定自己的心,這樣才能把注意力放在當事人身上,好好聽懂對方想說什麼。

 

◆傷腦筋的投射性認同

 

    新手也需要正視與處理自己的議題,例如表現焦慮、對成就的渴望、對失敗的恐懼,以及延伸出的自我價值感危機,說更清楚一些,是否過度以成就表現來定義自己。如同新手治療師,許多當事人也因為類似的議題前來求助,若治療師自己的議題沒有獲得好的解決,就可能發生精神分析所說的「平行歷程」,甚至有機會產生負面的「投射性認同」,進而造成彼此的傷害。

 

    別急著轉台,這些術語其實沒那麼深奧。舉例來說,假設來談的是個高成就需求的高中生,內化了家中嚴格的要求,對自己無法考上台大感到焦慮而抗拒念書,若治療師也有相同的議題,便容易把對自己的「自恨」投射給案主,例如過於積極,想盡辦法督促案主念書,訂定讀書計畫,然後對案主的缺乏改變感到排斥,此時案主也會感受到治療師的反感,然後也增加對自己的厭惡,這就是投射性認同的歷程。當然情況也有可能相反,案主把自恨投射給治療師,責怪諮商沒有進展,進而質疑治療師的能力,若沒有好的心理建設,新手治療師也很容易把案主投出來的自恨給吞進去,覺得自己真沒用! 此時治療就卡關了。

 

◆ 從打木人樁開始吧

 

    運球是打籃球的基本,若一開始就想練Curry的變態三分球,到頭來恐怕連國中生都打不贏,大家都理解任何專業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,就連葉問也是每天打木人樁的對吧,但由於心理治療實在太模糊抽象了,在市場競爭下人們為了建立出亮眼的品牌,發展出各種炫技,心理治療的內涵反而被忽略了,心理師空有華麗的包裝但內在卻貧乏,這是多可惜又可怕的事(我們不是偶像派,是實力派)! 再強調一次,我並非排斥技巧的使用,好的技巧是治療的促發劑,但絕不是治療本身。

 

    至於要怎麼紮實諮商的基本功呢? 我提供以下幾點給大家參考:

1. 讀好書。心理治療可不是靠一張嘴皮子騙吃騙喝,我們的專業有悠久的歷史,以及先賢先烈(?)們大量的智慧結晶,已經理解不同的治療理論? 看得懂細膩的治療歷程? 你們要的大祕寶其實都在書本裡啊! 什麼? 不知道要從哪本開始? 好吧,我勉為其難推薦你〈人際歷程心理治療〉這本好書(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532065,我翻譯其中三章,就說這篇是業配文了吧),當然Yalom大哥的書也是一定要推的,自己去找!
2. 從接案歷程中反思,接案完後詳作治療紀錄,但別流水帳似的記,要著重在諮商關係,以及自己的各種感受與想法上。透過反思會看得更清楚自己在接案時到底發生什麼事。
3. 從督導或治療師身上學習。再也沒有比親身經驗更有效的學習了,好的治療師與督導會讓你覺得被理解、接納與照顧,很快你就會不由自主地用相同的方式來對待案主。
4. 從自己的生活中成長。失戀、家庭衝突、失落或是其他各種人生挫折是必經之路,雖然痛苦,卻也是讓人成長的最快途徑。如果沒跌倒過,又怎麼能理解別人的痛? 就如尼采的名言「那些殺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堅強」。
5. 多看電影與小說。心理學談的其實就是人性,細細品味好的小說與電影可以拓展你的世界,讓你有機會體驗不同的人生,接案時也就更能同理來自不同背景的當事人。誰說老師只會嘮叨叫人看書?

 

    再說一次(看我多害怕),我並非貶低工作坊之類的課程,只是學習諮商真的不能揠苗助長,如果沒有足夠經驗很多事情是無法體會的,上過於進階的課程助益也有限,就像籃球新手看不懂NBA的戰術一樣。只要你能安頓好自己的心、照顧好焦慮,持續不斷地練習基本功,就算每天只前進一點、一點點也好,總有一天,你會成為有效能的心理師,能幫助許多受苦的人們,我是這樣相信的。

 

(我要打十個啊啊啊~~~)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方格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